解放軍雙線施壓台海南海軍事行動升級
概況
2025年8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持續在台灣周邊及南海水域加強軍事活動,展現對台灣與菲律賓(Philippines)雙重軍事壓力。這輪軍事行動不僅表現在解放軍頻繁飛越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及海峽中線,亦包含中國海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PLAN)、海警(China Coast Guard, CCG)對南海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一帶的壓迫行動。此舉反映解放軍在地緣政治緊張背景下,朝「常態化」軍事壓力升級,對區域安全形勢產生重大衝擊。最新發展顯示,這一連串軍事動作正持續升溫,對亞太穩定構成嚴峻挑戰。
最新發展
截至2025年8月29日,台灣國防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MND)通報,24架解放軍軍機越過台灣海峽中線,進入北部、中部及南西部防空識別區,並配合7艘中國海軍艦艇及1艘官方船隻,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行動[5]。近幾日,中國海警及海軍同時加大於南海仁愛礁附近巡弋與阻撓行動,直接對菲律賓海警(Philippine Coast Guard)及補給行動產生壓力。解放軍這一系列動作與近期擴大「聯合利劍─2024」演訓活動(Joint Sword-2024 exercises)具有連貫性,彰顯其對台、菲軍事施壓的意圖,並明確回應區域內政治與主權糾紛升級。
重要事件時序
- 2025年4月1-2日: 解放軍東部戰區(Eastern Theater Command)發動「臺灣環島演習」(2025 Taiwan Exercise),代號「海峽閃電─2025A」(Strait Thunder-2025A),無預警封控台灣周邊海空域,大規模動員百餘架軍機、數十艘艦艇及多艘海警船聯合演訓,強調驗證、警示與驅離能力[2][3]。
- 2025年7月14-15日: 台灣進行「漢光(Han Kuang)演習」,模擬解放軍對台北地區的進攻,測試都會戰鬥及交通阻斷作戰能力[4]。
- 2025年8月28日: 台灣國防部通報,共41架解放軍軍機與7艘艦艇於台灣周邊活動,24架次越過台海中線,威懾態勢顯著升高[5]。
- 2025年8月中旬至今: 南海仁愛礁區域,中國海軍、海警持續對菲律賓補給船進行「灰色地帶」(gray-zone)壓迫與騷擾,推升中菲間海上摩擦。
影響分析
這波解放軍(PLA)針對台灣與南海雙線施壓,標誌中國大陸軍事戰略從「事件驅動」轉向「常態呈現」,持續透過越界航行及多軍種聯合演訓來提升區域影響力[1][2]。對於台灣,頻繁中線侵入與包圍性訓練不僅削弱傳統戰略緩衝帶,也增強戰時預置能力,使威嚇與實戰準備融為一體。對菲律賓而言,仁愛礁周邊的高壓態勢大幅升高雙邊衝突風險,直接挑戰其南海主權主張,同時考驗美國(United States)及區域盟友的安全承諾。在區域層面,此舉促使日本(Japan)、澳洲(Australia)等國高度警戒,並帶動四方安全對話(Quad)、東協(ASEAN)相關安全協調需求升溫。隨著「聯合劍」系列演訓常態化,台海及南海的不穩定性預期將長期存在,區域軍事與外交緊張態勢將持續上升。
未來展望
預期解放軍(PLA)將繼續維持高頻度的聯合巡弋和軍事騷擾,包括無預警大規模軍演與多點灰色地帶作為(gray-zone tactics)。台灣海峽中線及南海仁愛礁周邊仍屬高敏感摩擦帶,8月底至9月初正值區域內多場軍事演訓交錯,外界需持續觀察雙方軍事「擴張→對抗」循環升級。未來值得關注的風險包含:單一擦槍走火事件的迅速升高為全面危機;區域安全體系的聯防合作(如美日菲聯合軍演)是否進一步鞏固;以及中國能否繼續維持高壓同時因應內外部經濟與政治挑戰。整體而言,台海與南海穩定仍需各方高度警覺並靈活調適戰略部署。
References
1. https://www.airuniversity.af.edu/JIPA/Display/Article/4176900/less-politics-more-military-the-outlook-for-chinas-2025-military-incursions-int/
2. https://www.spf.org/iina/en/articles/kawakami_06.html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5_Taiwan_Exercise
4. https://globaltaiwan.org/2025/08/2025-han-kuang-exercise/
5. https://air.mnd.gov.tw/en/News/News_Detail.aspx?ID=5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