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達成貿易協議 美對華關稅定為55%

美中達成貿易協議 美對華關稅定為55%

概況

2025年6月17日,美國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雙方根據所謂「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原則設定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為55%,這一協議保留了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既有的加徵稅率政策。此次協議同時涉及美國貿易法「301條款」(Section 301)下的稅率調整,背景是持續的雙邊經濟與安全摩擦。儘管如此,中國在2025年第二季經濟仍錄得5.2%的成長,顯示其經濟表現強韌。這一局勢對全球供應鏈、稀土(金屬原料)貿易和高科技產業具有深遠意義。最新發展日期為2025年7月15日。

最新發展

2025年6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與中國領導人達成「貿易停火」協議,內容包括美方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55%綜合關稅(由10%基本稅率、20%針對中國進口及25%川普首任期遺留稅率組成),而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維持在10%。中國同意提前供應稀土原料並允許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作為交換。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路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55%的關稅不會調整。此次協議也重申稅率可以根據「301條款」(Section 301)調整。6月談判於倫敦舉行,為此前長達數月的關稅升級與報復性措施畫下暫時休止符[1][2]。

重要事件時序

  • 2025年4月2日:川普(Donald Trump)宣布所謂「解放日」關稅(Liberation Day Tariffs),對中國施加34%關稅,加上20%芬太尼類商品關稅,與全球多國同步實行10%基礎關稅[2]。
  • 2025年4月8-9日:針對中國報復措施,美國連番調高中國關稅至最高145%[2]。
  • 2025年5月12日:中美財政高層於日內瓦會談,達成暫時降至10%關稅並維持20%芬太尼關稅的協議,三個月有效期[2]。
  • 2025年6月17日:中美領袖於倫敦敲定「互惠關稅」協議,規定美國對中國商品整體關稅為55%,中國對美商品維持10%[1],解凍部分關鍵材料與教育合作。
  • 2025年7月10-15日:川普再度威脅如未見和平進展,將對與俄羅斯貿易國家徵收100%關稅,加劇全球貿易緊張情勢[4]。

影響分析

此次協議對國際貿易格局產生多層次衝擊。首先,美國維持高關稅(55%)將持續擾動跨國供應鏈、加劇美國本土企業生產成本,並增加消費者物價壓力[4]。中國經濟儘管面對貿易壁壘,第二季仍實現5.2%增長,顯示向內需與區域市場傾斜策略部分抵消外部衝擊。此外,稀土(Rare Earths)供應解凍,是中國在全球半導體、電動車等戰略產業的制衡籌碼。對於政策層面,美方保留「301條款」(Section 301)課徵靈活性,意味著貿易摩擦存在持續升級風險,令全球投資者與企業面臨長期不確定性。

未來展望

協議生效後,三個月觀察期將於2025年9月中下旬結束,屆時若未確認續延或進一步談判,美國有權將中國關稅回調至34%甚至更高。川普政府(Trump administration)已表明,若中方有報復行動或地緣政治衝突升高,還會動用「301條款」靈活調整稅率。此外,稀土貿易是否長期穩定,及中國能否持續維持高成長,也將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美國對其他與中國及俄羅斯貿易國家施壓,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大貿易壁壘,全球經貿格局或進一步分化。

References

1. 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5/06/us-china-deal-and-other-international-trade-stories-to-know-this-month/
2. https://www.china-briefing.com/news/us-china-tariff-rates-2025/
3. https://www.tradecomplianceresourcehub.com/2025/07/14/trump-2-0-tariff-tracker/
4. https://www.cbsnews.com/news/tariffs-trump-news-economy-uncertainty/
5. https://budgetlab.yale.edu/research/state-us-tariffs-july-1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