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延長關稅休戰90天至11月

美中延長關稅休戰90天至11月

概況

美國於2025年8月11日宣布延長對中國的關稅休戰90天,將現行對中商品的總關稅維持在30%,以避免原定上調至80%的加徵關稅生效,為雙邊談判爭取時間並降低市場波動[2]。此舉由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推動,標誌美中在「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s)」與國安議題上繼續磋商的重要節點,對全球供應鏈與金融市場具高度重要性[2][1]。

最新發展

2025年8月1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將美中關稅休戰延長90天至至少11月10日,延後原定於8月12日生效的關稅大幅上調,並維持對中商品的總稅率在30%[2][1]。根據白宮說明,這30%由「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的10%加上因芬太尼(Fentanyl)相關問題於年內加徵的20%組成;兩者均在延長期間內維持不變[2]。白宮表示,美中已就貿易互惠與國家安全進行多輪「具建設性的談判」,先前代表團於上月在斯德哥爾摩會面;商務部長霍華德·勒特尼克(Howard Lutnick)稍早也稱雙方「可能」同意延長90天[2]。中國方面則表示也會相應延長自身的暫停措施,同步降溫升級風險[1]。

重要事件時序

以下為近期關鍵節點:

  • 2025年5月中:美中同意暫時後退一系列你來我往的加徵措施,將美方總稅率定於30%,作為臨時休戰基準[2]。
  • 2025年7月下旬:美中代表於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會晤,圍繞互惠關稅與國安議題展開談判[2]。
  • 2025年8月1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將關稅休戰延長90天至至少11月10日;若未延長,部分對中商品關稅將「至少」提升至80%[2]。
  • 2025年8月12日:多家媒體與金融節目報導延長內容,並指中國同步延長自身暫停措施,市場解讀為短期降溫信號[1][3]。

影響分析

對企業與市場:延長90天在北美年終補庫旺季前提供可預期性,降低進口成本與定價不確定性,有助零售、耐用品與供應鏈管理;同時,持續的30%關稅仍維持壓力,促使部分製造與採購轉移至墨西哥、越南等地,延續供應鏈去風險化(de-risking)趨勢[3]。對科技業:在出口管制未完全鬆動的前提下,談判期的政策可預期性有利雲端與半導體企業規劃,但敏感技術與對中高性能晶片銷售仍受限制;市場亦關注個別企業與政府可能的合規安排與其法律可行性[1]。對政策與外交:白宮以「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s)」與國安為談判核心,並將因芬太尼問題加徵的20%關稅一併保留,凸顯貿易工具與反毒品執法與國安議題的交叉運用;中國相應延長暫停措施顯示雙方短期避免升級的共識,但結構性分歧猶存[2][1]。對通膨與消費:延長有助抑制進口成本的進一步上漲壓力,避免80%關稅引發的價格衝擊,但30%關稅與既有供應鏈調整仍可能使特定品項維持較高通膨黏性,投資人持續關注美國通膨數據與聯準會(Federal Reserve)的利率路徑[1][3]。

未來展望

觀察重點與時間點包括:其一,11月10日為延長期屆滿的「關鍵轉折日」,屆時若未達成更長期協議,關稅可能重返升級軌道(含先前提及的80%情境)[2]。其二,談判議題將圍繞「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與「芬太尼相關執法(fentanyl-related enforcement)」等框架,是否出現分階段減免或以執法換取關稅調整的打包安排值得關注[2]。其三,企業資本支出與供應鏈佈局短期維持去風險化方向,若休戰再延長或形成框架協議,可能帶動跨境投資與補庫復甦;反之,若談判破局,關稅快速上調將對零售、製造與風險資產造成壓力[3][1]。

References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yYSiZnKZw
2. https://www.cbsnews.com/news/trump-china-tariff-extension-90-days-trade-war/
3. https://www.ainvest.com/news/china-tariff-truce-extension-strategic-implications-global-trade-equity-markets-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