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觀察指控伊朗攻擊以色列平民涉戰爭罪

人權觀察指控伊朗攻擊以色列平民涉戰爭罪

概況

根據2025年9月4日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最新報告,伊朗(Iran)於2025年6月衝突期間對以色列(Israel)平民發動飛彈攻擊,這些行為極可能構成戰爭罪(war crimes)。同時,伊朗不僅面臨國際社會日益加劇的制裁壓力,也在國內展開嚴厲鎮壓,以應對自6月13日戰事升級以來的政治與社會動盪。這一波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震撼區域安全秩序,被視為中東長期潛伏矛盾的爆發點。

最新發展

2025年9月4日,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發佈調查報告,指出6月衝突中伊朗向以色列多座城市發射彈道飛彈,專門針對平民區與基礎設施,包括2025年6月19日伊朗「勝利的好消息行動」(Operation Glad Tidings of Victory)中導彈擊中比爾谢巴(Beersheba)索羅卡醫療中心(Soroka Medical Center),造成71名平民受傷。以色列在此次戰爭中也發動對伊朗核設施的多次空襲。面對國際譴責與持續制裁,伊朗當局自6月起加強國內鎮壓,逮捕異議分子、限制媒體與社會活動,嚴防內部不穩定。

重要事件時序

  •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突襲伊朗多個核子與軍事設施,正式引爆雙方公開戰爭[1][3][4]。
  • 2025年6月14日:伊朗展開大規模飛彈反擊,目標瞄準以色列主要城市[3]。
  • 2025年6月19日:伊朗發射「塞吉爾」(Sejjil)彈道飛彈擊中比爾谢巴醫院,多人輕傷,疑似構成戰爭罪[1][4]。
  • 2025年6月22日:美國發動「午夜鐵鎚行動」(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空襲伊朗核設施,雙邊局勢急劇升級[1][3]。
  • 2025年6月23日:伊朗報復美軍卡塔爾基地,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促成伊以雙方停止攻擊[1][2][3]。
  • 2025年6月25日:雙邊停火初步生效,以色列與伊朗暫時停止直接攻擊[2]。
  • 2025年9月4日:人權觀察公開調查報告,認定伊朗飛彈攻擊以色列平民疑涉戰爭罪、伊朗國內鎮壓惡化。

影響分析

本次伊朗與以色列的十二日戰爭(Twelve-Day War)徹底改變了中東區域的安全格局。首先,伊朗對平民目標發動飛彈攻擊,已被國際人權組織嚴厲譴責為可能的戰爭罪行,顯示國際法在區域衝突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其次,聯合國(United Nations)與美歐對伊朗可能啟動「制裁快速恢復機制」(sanctions snapback),大幅增強伊朗經濟壓力,影響其區域影響力與政策空間。同時,伊朗國內進一步收緊言論與集會自由,鎮壓異議勢力,增加社會不穩定風險。以色列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緊張升高,地區軍事競賽可能擴大至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等灣岸國家。全球能源市場也因伊朗受到更嚴厲制裁而波動,造成國際油價走高。

未來展望

未來數月關鍵變數包括美歐是否啟動對伊朗「制裁快速恢復機制」(snapback sanctions)、聯合國安理會針對戰爭罪行的調查進展,以及伊朗國內反對派與社運狀況。如制裁進一步加劇,伊朗經濟恐將雪上加霜,國內不滿有擴大的可能。區域層面,以色列與伊朗短期內雖暫停直接軍事衝突,但雙方均持續保持高度戒備,其他代理人或非國家武裝團體的活動值得密切觀察。未來國際社會對人權與戰爭罪責任的追究,以及中東安全架構的重建過程,將持續牽動全球目光。

References

1. https://fanack.com/politics/features-insights/iran-israel-us-strikes-timeline-explainer~270644/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ran%E2%80%93Israel_war
3.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road-to-the-israel-iran-war/
4. https://acleddata.com/qa/qa-twelve-days-shook-region-inside-iran-israel-war
5. https://rmcglobal.com/israel-iran-conflict-2025-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