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連結10月啟動腦植入試驗轉換思想為文字
概況
美國新創公司神經連結 (Neuralink) 於2025年9月22日宣布,將於10月在美國啟動臨床試驗,測試其最新的腦部植入裝置,目標是將人類「思想」直接轉換成文字,主要協助語言障礙 (speech impairment) 患者溝通,同時探索與人工智慧 (AI) 高速互動的可能性。此項技術突破不僅能改善嚴重失語或癱瘓者的生活品質,也可能重新定義人機溝通介面,其重要性受到全球醫療、科技產業及倫理界的高度關注。[1][2][4]
最新發展
2025年9月22日,神經連結 (Neuralink) 發表聲明,將在10月於美國啟動新一期臨床試驗,主攻腦部植入裝置直接將腦電訊號即時轉譯為文字。該試驗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批准,針對因脊髓受損或漸凍人症 (ALS) 而語言或肢體受限者進行,且目標包括解決高流量 AI 交流的技術門檻。此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健康網絡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已於2025年8月及9月分別為兩名患者植入該裝置,確認術後腦訊號可於數分鐘內用於操作電腦。重要相關人員包括神經連結創辦人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及多倫多西區醫院 (Toronto Western Hospital) 的主刀神經外科醫師 Wouters。[1][2]
重要事件時序
- 2023年5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首度批准神經連結 (Neuralink) 進行人類臨床試驗。[1]
- 2024年1月–3月:首例人類腦機介面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植入手術成功,受試者可透過思想控制電腦鼠標。[1]
- 2024年8月:第二位美國受試者完成植入並展現利用思想操作3D設計軟體、遊戲等新功能。[1]
- 2025年8月27日及9月3日:加拿大多倫多西區醫院 (Toronto Western Hospital) 完成兩例腦植入手術,患者能即刻利用腦訊號控制電腦。[2]
- 2025年9月22日:神經連結 (Neuralink) 宣布即將於美國展開新一輪臨床試驗,直攻思想文字轉換技術及AI高效互動應用。[1][2][4]
影響分析
這一發展對神經科學、數位健康 (digital health)、輔助科技 (assistive technology) 與 AI 人機互動領域影響深遠。對於癱瘓、語言障礙患者而言,神經連結 (Neuralink) 新技術提供了嶄新的溝通方式,對提升獨立性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醫療機構須面對裝置安全、倫理審查及資訊透明問題,尤其在患者知情同意與術後風險評估部分。產業面上,腦機介面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若能進一步突破,不僅協助患者,亦將推動人機AI互動速度及效率上的巨大躍進;未來有望促使新型態網路、教育、職場溝通工具出現。倫理層面則面臨隱私、資料安全與醫療自制權等議題,促使相關政策與監管機構加快修訂法規。[1][2]
未來展望
預計2025年10月美國臨床試驗啟動,關注重點包括:腦部植入裝置實際長期安全性、思想到文字的準確率提升、AI溝通應用的可行性,以及患者術後生活品質的變化。接下來,神經連結 (Neuralink) 如何回應外界對資訊透明、倫理審查及監管挑戰將成焦點,FDA及全球其他國家醫療機構的政策調整可能直接影響技術全球推廣。於2026年及往後,腦機介面 (BCI) 若能大規模證明其臨床價值,將推動相關產品進入消費性醫療市場並改變現有溝通格局。[1][2][4]
References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uralink
2. https://www.ckom.com/2025/09/19/elon-musks-neuralink-brain-chip-clinical-trial-in-canada-raises-ethical-questions/
3. https://neuralink.com/updates/
4. https://neuralink.com/trials/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SMejN_5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