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連結公司 (Neuralink) 提升腦機介面 (BMI) 至10,000通道
概況
腦機介面公司新創神經連結公司 (Neuralink) 於2025年6月28日公布重大技術升級計畫,宣布今年將把單一植入裝置的腦介面通道數提升至10,000,並首度嘗試在不同腦區進行多重植入,同時積極推動與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的深度整合。Neuralink 表示,至2028年目標是達到每顆植入體具備超過25,000個通道,拓展其應用至更廣泛的神經學及精神疾病領域。這項發展強化了腦機介面 (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 作為深度醫療創新及人機互聯未來核心技術的地位,其突破性進展對醫療、通訊乃至社會結構具深遠影響。
最新發展
2025年6月28日,神經連結公司 (Neuralink) 在其夏季更新發布會中,由執行長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團隊宣布,單一腦機介面植入裝置的通道數將於今年內三倍翻升至10,000個,同時開啟在運動皮質區、語言皮質區、視覺皮質區等多腦區同時植入的實驗,朝向多重裝置在同一個受試者腦內協同運作邁進。此外,Neuralink 明確設定2028年實現單一裝置超過25,000通道的目標,並闡述將AI整合進裝置,用於精神疾病 (psychiatric conditions)、疼痛管理等複雜腦部應用,以實現更高階的人腦與AI互聯能力。此次發表會也展示了首批受試者透過意念操控電腦游標的實例,突顯其商業化及臨床應用前景[1][5]。
重要事件時序
- 2024年:Neuralink 進行全球首例人體腦機介面植入試驗,成功協助癱瘓患者進行簡單裝置操作。
- 2025年5月:第三位人類受試者接受 Neuralink 植入體,裝置升級為更高頻寬、更長續航與更多電極,啟用更高階神經訊號傳輸與運算功能[2]。
- 2025年6月28日:Neuralink 正式宣布當年度將把植入通道數提高至10,000,並開展多腦區多裝置植入實驗,並設定2028年要突破25,000通道的長期目標,並展示AI整合計畫及臨床病患意念操控裝置案例[1][5]。
影響分析
Neuralink 此次升級與多裝置部署策略,將腦機介面 (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 技術推向新里程碑,大幅提升裝置可處理的神經訊號容量,使更複雜的運動、語言、視覺乃至高階認知訊息得以精確捕捉與解碼,為癱瘓、語言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完整的神經修復與溝通方案。多腦區多設備同時植入,結合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發展,預期加速腦部疾病診治和人機共生型應用的突破,創造醫療、復健、通訊助手、甚至大腦增強新市場。此外,此舉帶動全球腦機介面與AI產業鏈投資與政策制定,並引發倫理與個資保護等社會討論,促進產業規範與跨領域協作[1][2][3][5]。
未來展望
隨著Neuralink (Neuralink) 把裝置通道數提升至10,000及多裝置同時植入成熟,預期於未來1至3年將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並加速AI輔助人腦訊號處理的技術整合。2028年欲突破25,000通道的計畫,將推動神經科學、精神醫學及超人類主義 (Transhumanism) 實務應用加速落地。值得持續關注的重點包括:後續臨床數據公開、裝置微型化與安全性提升、AI演算法增強、相關監管政策制定,以及社會對腦機介面倫理和隱私議題的最新迴響。
References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XyLKnWcsM
2. https://www.milwaukeeindependent.com/newswire/biotech-trails-third-human-patient-gets-musks-neuralink-brain-implant-link-people-machines/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MVVimjbWJY
4. https://ftsg.com/wp-content/uploads/2025/03/FTSG_2025_TR_FINAL_LINKED.pdf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SMejN_5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