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China Trade War

美國對中國半製成銅產品課徵50%關稅

美國對中國半製成銅產品課徵50%關稅

概況 2025年8月1日,美國政府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對來自中國的半製成銅產品(semi-finished copper products)課徵50%關稅,這一舉措旨在加強國家安全並保護美國國內銅產業。此舉發生於美中貿易談判關鍵時刻,並具有廣泛的政策及市場影響。此事件在2025年8月初引起全球關注。 最新發展 2025年7月30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簽署總統公告(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的半製成銅產品及高銅含量衍生品(如銅管、線材、棒材、板材、接頭、電纜、連接器及電氣元件)徵收50%關稅。此次關稅僅針對產品中的銅含量,非銅部分依現有關稅計算,且不得重疊徵稅。此外,公告指示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
Alan Tsang
美中貿易框架協議維持55%關稅備受關注

美中貿易框架協議維持55%關稅備受關注

概況 美國與中國於2025年6月達成的貿易框架協議,目前仍然備受各界關注與審視。根據該協議,美國對中國商品已確認維持55%的關稅(tariffs),中方則對美國商品維持10%的關稅。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態未來可能調整關稅,但目前水準不變。此舉對全球供應鏈與科技產業具有重大影響,特別是稀土(rare earths)、汽車和鋼鋁等戰略產業。此輪發展截至2025年7月21日。 最新發展 2025年7月7日,美國白宮確認,針對多國的「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生效日期將延後至8月1日。川普政府在7月8日內閣會議中強調,現行對中國商品的55%關稅水準將暫時維持,未來有可能依談判進展再作調整。同時,川普於7月內陸續向包括歐盟(European Union, EU)、日本(Japan)、南韓(South Korea)等14國發出通知,若未於月底達成協議,將面臨新的高額關稅措施。此外,汽車、鋼鋁等特定產業亦被加徵25%至50%的額外關稅,
Alan Tsang
美中達成貿易協議 美對華關稅定為55%

美中達成貿易協議 美對華關稅定為55%

概況 2025年6月17日,美國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雙方根據所謂「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原則設定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為55%,這一協議保留了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既有的加徵稅率政策。此次協議同時涉及美國貿易法「301條款」(Section 301)下的稅率調整,背景是持續的雙邊經濟與安全摩擦。儘管如此,中國在2025年第二季經濟仍錄得5.2%的成長,顯示其經濟表現強韌。這一局勢對全球供應鏈、稀土(金屬原料)貿易和高科技產業具有深遠意義。最新發展日期為2025年7月15日。 最新發展 2025年6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與中國領導人達成「貿易停火」協議,內容包括美方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55%綜合關稅(由10%基本稅率、20%針對中國進口及25%川普首任期遺留稅率組成),而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維持在10%。中國同意提前供應稀土原料並允許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作為交換。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路特尼克(Howard Lutnick)
Alan Tsang
美中達成新貿易協議大幅調降關稅

美中達成新貿易協議大幅調降關稅

概況 2025年6月27日,美國與中國達成一項新的貿易框架協議,旨在緩解長期存在的貿易緊張局勢。根據協議,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維持約55%的關稅水準,中國則對美國貨品維持約10%的關稅。此次協議涵蓋稀土供應、持續關稅調整與出口管制等議題,並被視為兩國貿易戰以來最重要的緩和措施之一。該框架協議攸關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和中國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 of China)之間的談判,對全球供應鏈和高科技產業具有重大影響。截至2025年7月11日,雙方仍在進行後續的降溫與細節磋商[1][2][3]。 最新發展 2025年6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進行談判後,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宣布簽署了新的中美貿易協議,中國商務部亦證實協議已達成。依協議內容,美國將關稅自先前高達145%的水準下調至55%,中國則將對美貨品的總關稅由125%大幅降至10%。同時,中國同意加速出口美國急需的稀土與關鍵磁體,對美國航太、汽車和微晶片產業極為重要。但中國仍維持對這些戰略性礦產的嚴格出口許可控制。作為交換,美國將解除部分對中國設立的技術和簽證限
Alan Tsang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延長對中關稅至8月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延長對中關稅至8月

概況 截至2025年7月9日,美國與中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之間的關稅政策進入新一輪調整,這次涉及「10%基準關稅」以及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J. Trump)發佈的多項新的總統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s)調整關稅稅率。這些變動發生於雙方於上月宣布「貿易休戰」(trade truce)後,顯示雙邊貿易談判正處於關鍵節點。這次最新發展不僅影響美中貿易,也涉及美國與多國的貨物及戰略資源(包括稀土[rare earths]等)的全球供應鏈與價格。 最新發展 2025年7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簽署行政命令,決定部分原定於7月9日到期的關稅措施延長至2025年8月1日,並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發送通知函,說明自8月1日起,部分國家將適用新的「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 rates)
Alan Tsang
美中關稅凍結7月9日到期 貿易戰恐重燃

美中關稅凍結7月9日到期 貿易戰恐重燃

概況 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凍結將於2025年7月9日屆滿,預計關稅將重新上調,引發市場和政策層面高度關注。此前,雙方曾暫時放寬部分出口限制,涵蓋飛機引擎(aircraft engines)與半導體軟體(semiconductor software)等關鍵項目,顯示中美貿易談判(US-China trade negotiations)雖有進展,但情勢依然脆弱。此發展對全球供應鏈、美國消費者、中國出口商及全球資本市場皆具有重大影響。最新消息截至2025年7月5日。 最新發展 根據2025年7月5日最新消息,川普總統(President Donald Trump)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已明確表示,90天的關稅凍結將於7月9日到期,並且不打算延長這一期限。若無新協議,進口中國等國的商品將從現行10%普遍關稅,再加上國別專屬稅率,關稅急升風險高企。與此同時,雙方近期針對飛機引擎、半導體軟體等戰略項目有限度解除出口限制,以穩定雙邊談判氛圍,但全局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1][3]。 重要事件時序 * 2024年9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Alan Tsang
美中貿易戰升級 美國強化供應鏈孤立策略

美中貿易戰升級 美國強化供應鏈孤立策略

概況 2025年7月,美國(United States)在與中國(China)的貿易戰(Trade War)背景之下,持續強化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Global Supply Chain)中的孤立策略。在這段期間,美國積極與亞洲(Asia)及歐洲(Europe)主要貿易夥伴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旨在限制中國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並減少對中國出口產品的依賴。這一系列行動在2025年7月9日關鍵截止日期之前達到高峰,其中美國與越南(Vietnam)達成的新貿易協定尤其引人注目,內容涉及分級關稅(Tiered Tariffs),目標針對中國經越南轉運的貨物,並進一步強化對半導體(Semiconductor)等關鍵產業的關稅措施,例如第301條關稅(Section 301 Tariffs)[5]。 最新發展 2025年7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與越南達成新的雙邊貿易協定(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根據該協定,
Alan Ts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