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持續降溫 議價空間創歷史新高
概況
截至2025年7月14日,台灣(Taiwan)房市繼續呈現降溫趨勢,主要原因來自政府(Government)自2024年9月起實施的嚴格信用管制(Credit Controls)及房貸限貸令(Mortgage Restriction),使主要都會區出現歷史新高的議價空間與房價折讓。政府大規模推動的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擴建政策,目標至2032年累計達100萬戶,雖維持進度,卻無法完全抵銷買氣低迷和新建案開工量下降所帶來的市場壓力,此一現象對房地產市場、購屋族與建商均產生深遠影響。
最新發展
2025年6月至7月,隨著台灣中央銀行(Central Bank)第七次選擇性信用管制(Selective Credit Control)等政策效應持續發酵,房市交易量進一步下滑,尤其部分房屋供給量大的城市,議價空間顯著擴大,降價壓力浮現。大量建商(Developers)因貸款條件收緊與利率環境未見寬鬆,延遲推案與購地,導致土地市場急劇降溫,第二季土地交易金額創八年新低,年減逾五成。部分中古屋賣方因現金需求已開始主動讓利,而新案讓價潮有延後現象。社會住宅政策則持續施行,相關建案如期推進,由內政部(Ministry of the Interior)領銜管理。
重要事件時序
- 2024年9月:政府實施新一輪信用管制政策,包括降低房貸成數(Loan-to-Value Ratio)與限制特定地區與類型的房貸放款,直接打擊投資與多屋族,也壓抑整體買氣[2][1]。
- 2025年第二季:土地交易市場表現低迷,建商購地金額季減近七成,推案意願大幅減弱[3]。
- 2025年7月初:房市進入明顯修正階段,買賣雙方僵持,但賣方開始鬆動,部分中古物件高折讓成交[1][2]。
- 2025年7月:社會住宅興建計畫如期推進,成為政府長期安居政策核心[2]。
影響分析
這波房市降溫對多方產生明顯影響。首先,民眾(尤其自住購屋族)因新案議價空間加大與中古屋讓利,可望擁有較佳進場時機,但銀行貸款更難取得且首購族壓力未減。對建商而言,推案延後與土地購置縮手,短期營運風險上升,流動資金壓力加重,長期則可能加劇新屋供給短缺風險。金融機構(Financial Institutions)則需面對資產品質變化與授信結構調整,潛在呆帳風險需嚴密管理。至於政府大力推動的社會住宅政策,有助支持弱勢安居,但在市場冷卻的大環境下,單靠社宅擴建難以全面驅動房市動能。加之外部經濟與美中貿易變局尚存高度不確定性,對資金流動與產業前景也產生影響[2][1][3]。
未來展望
展望2025年下半年,房市預計持續降溫,價格小幅修正,市場結構以自用型、低總價產品為主流。觀察重點包括: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降息與否,台灣央行是否調整利率政策;政府是否加碼房市穩定措施或調整信用管制作法;以及社會住宅供給進度是否如期達標。預料短期內建商購地與推案動能仍弱,中長期則需關注房市基本面與金融條件變動,未來市場將呈現多空交錯、盤整格局,新案與中古屋價差有擴大趨勢。下半年若外部經濟顯著轉好,房市才有可能逐步回溫,否則短期觀望氛圍仍將持續[2][1][3]。
References
1. 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4688
2. https://www.farglory-realty.com.tw/life-proposal/expert_peizhen_property-2025q2_20250707/
3. https://www.an-sin.com.tw/marketing/c039401f92f14c8aa71ebf24ea6baab5
4. https://houseloan.tw/%E5%A4%AE%E8%A1%8C%E5%87%BA%E6%89%8B%EF%BC%81%E3%80%8C%E5%9B%9B%E5%A4%A7%E6%8E%AA%E6%96%BD%E3%80%8D%E6%89%93%E7%82%92%E6%88%BF/
5. https://www.myhousing.com.tw/n/n01/20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