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以色列十二天戰爭後軍事緊張持續升級
概況
伊朗–以色列(Iran–Israel)於2025年6月爆發的十二天戰爭(Twelve-Day War)後,於6月24日達成停火協議,結束了兩國間劇烈的軍事衝突。該戰爭造成多次導彈、無人機互擊,以及區域力量(例如美國〈United States〉和葉門胡塞〈Houthis〉)的介入。至2025年8月,伊朗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警告以色列(Israel)不得再度發動攻擊。這些事件凸顯中東地緣政治不穩定性,以及大國間緊張態勢。
最新發展
2025年8月23日,伊朗(Iran)於印度洋舉行代號「ectadal 14044(Sustainable Power 1404)」的兩天大規模軍事演習,動員海軍、空軍、導彈發射平臺與電子戰系統,並展示無人機作戰能力。伊朗高層公開警告以色列與美國(United States),各方喊話衝突可能隨時再啟。美國同時試圖透過外交,促使以色列在其它地區收縮軍事行動,並減少對黎巴嫩(Lebanon)非急迫性空襲,推動南黎巴嫩的經濟重建與真主黨(Hezbollah)去武裝計畫。
重要事件時序
-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Israel)突襲伊朗核子與軍事設施,暗殺多名伊朗軍事領袖與核科學家,引發戰爭。[1][3]
- 2025年6月14日:伊朗(Iran)開始報復性發射數百枚彈道導彈與逾千架自殺式無人機攻擊以色列城市與軍事基地。[1][3]
- 2025年6月21日:美國(United States)首次直接介入,轟炸伊朗納坦茲(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福爾多(Fordow)等核設施。[3]
- 2025年6月23日:伊朗向美軍在卡達(Qatar)基地發射飛彈,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宣布伊朗–以色列達成停火。[1][3]
- 2025年8月21–23日:伊朗於印度洋舉行大規模軍演,以示武力並警告以色列。[4]
- 2025年8月21日:美國要求以色列減少在黎巴嫩非急迫性軍事行動,並提出實施南黎巴嫩經濟重建與真主黨去武裝方案。[5]
影響分析
此次伊朗–以色列戰爭(Iran–Israel war)與後續軍事演習,顯示出中東地區安全體系的脆弱,以及區域大國力量重組。以色列(Israel)對伊朗核武發展的打擊行動顯現阻止對手核能力的決心,但也導致伊朗加強軍事準備、亮相導彈與無人機技術,提升雙方衝突烈度。美國(United States)直接參與空襲伊朗核設施,標誌其長期介入中東局勢並維護以色列安全利益;美國也力圖穩定黎巴嫩局勢,協調以色列的軍事收縮與推動真主黨去武裝,意圖抑制伊朗區域影響力。對於區域局勢來說,戰爭威脅與軍事演習使外交談判空間更為狹窄,地區國家如卡達(Qatar)、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亦被捲入重建與安全安排。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短期內伊朗(Iran)與以色列(Israel)間的軍事緊張未見明顯緩解,戰爭重啟風險仍高,特別是在美國(United States)介入、真主黨(Hezbollah)重整或伊朗核計畫有新突破時。美國推動黎巴嫩南部經濟重建與安全方案若遭遇阻力,可能導致以色列恢復空襲或地面行動;伊朗軍演及強硬表態亦可能激發新一輪軍事對峙。未來幾個月,國際社會將聚焦黎巴嫩去武裝與伊朗核談判進程,但任何微小挑釁都有可能使衝突再次升級。
References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ran%E2%80%93Israel_war
2. https://quincyinst.org/2025/08/11/the-next-israel-iran-war-is-coming/
3.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road-to-the-israel-iran-war/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NKxoxtBF0
5. https://www.understandingwar.org/backgrounder/iran-update-august-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