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美軍聯手空襲伊朗核設施 中東局勢急劇惡化
概況
自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 IDF)對伊朗(Iran)多個軍事與核設施發動空襲以來,中東局勢急遽升溫。美國(United States)於6月21日加入攻擊行動,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精確空襲。這場為期12天的衝突,涉及多方重大軍事行動與外交角力,導致以色列於7月初部署新型飛彈防禦系統,並使相關談判陷入僵局。截至2025年7月3日,區域安全與國際政治形勢進一步惡化,對全球能源與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最新發展
2025年7月3日,外交談判未獲進展,伊朗核設施空襲後的損害評估困難,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人員無法進入現場。以色列(Israel)呼籲歐洲各國恢復對伊朗的聯合國制裁。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明確表示支持以色列,並在21日下令美軍聯同以軍攻擊伊朗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等三個主要核設施。伊朗則於6月23日反擊,發射飛彈攻擊駐卡塔爾的美軍基地,但無造成傷亡。以色列同時大規模部署新型飛彈防禦系統,強化國土防禦力道。
重要事件時序
-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納坦茲(Natanz)、德黑蘭(Tehran)等地多座核設施與軍事基地發動突襲,並出動200餘架戰機,摧毀約100個目標[1][2][3]。
- 2025年6月14日:伊朗大規模反擊,發射數十枚彈道飛彈部分擊中以色列特拉維夫(Tel Aviv)[4]。
- 2025年6月21日:美國首次直接介入,以專用炸彈突擊伊朗三處核設施,標誌美以正式軍事聯手[2][3]。
- 2025年6月23日:伊朗以飛彈攻擊駐卡塔爾美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未造成傷亡[2]。
- 2025年7月3日:雙方談判破裂,以色列敦促歐洲重啟對伊朗制裁,並提升飛彈防禦部署[3]。
影響分析
這輪衝突對中東及全球局勢產生重大衝擊。首先,伊朗核計畫(Iran nuclear program)面臨嚴重破壞,但失去 IAEA 檢查透明度,令外界難以判斷實際損毀程度或核擴散風險[3]。以色列與美國(US military support)首次公開協同攻擊伊朗核設施,使地區衝突外溢風險急劇上升,也導致伊朗盟友與區域代理人(proxy forces)加速行動。隨著談判僵局,歐洲國家與聯合國(United Nations)在應對區域危機中的角色變得更受關注。
經濟層面,波斯灣能源供應不穩定導致全球油價劇烈波動。政治上,若伊朗退出核不擴散條約(Non-Proliferation Treaty, NPT),將徹底改變全球核治理秩序,帶來區域軍備競賽與國際信任危機[3]。
未來展望
預期短期內中東安全局勢仍高度緊張。以色列(Israel)和美國將持續強化飛彈防禦和情報合作,伊朗(Iran)則可能透過代理勢力或不對稱手段間接反擊。歐洲國家是否響應以色列訴求,恢復對伊朗的聯合國制裁,將成為觀察焦點。若伊朗退出 NPT 或進一步限制 IAEA 監督權限,將標誌該國核計畫進入新階段,對全球核擴散體系構成實質威脅。未來幾週的外交齟齬、國際能源市場穩定性及區域安全政策將值得密切關注。
References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ran%E2%80%93Israel_war
2. https://www.cfr.org/global-conflict-tracker/conflict/confrontation-between-united-states-and-iran
3. https://abcnews.go.com/International/after-us-israeli-strikes-nuclear-experts-iran-dangerous/story?id=123224192
4. https://www.cbsnews.com/news/iran-israel-drone-attack-retaliation-strikes-on-nuclear-sites-and-commanders/
5. https://www.understandingwar.org/backgrounder/iran-update-july-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