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月CPI轉正0.1% 終結五連跌
概況
2025年7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公布最新數據顯示,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年增率達0.1%,終結連續五個月的下跌趨勢。CPI的細微回升反映出食品價格波動與國內需求持續疲弱的雙重影響。通膨動能依然不足,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及政策方向高度關注。本月還將發布一系列重要經濟數據,包括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失業率、進出口情勢、鋼鐵產量與新增銀行貸款等,預期將進一步揭示中國經濟動態。
最新發展
2025年7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公布6月CPI年增率為0.1%,略高於市場預期的零增長。這是自2025年1月以來首次出現年增,反映食品價格部份反彈。生產者物價指數 (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則持續下跌,6月年減3.6%,較5月的3.3%跌幅進一步擴大。儘管CPI微幅上升,季節性和結構性因素導致月增率仍為-0.1%,凸顯通縮壓力。政府高層近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 (Centr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ffairs Commission) 會議上再次強調整頓低價競爭,並提出進一步支持內需與穩定價格措施。
重要事件時序
- 2025年5月:CPI年減0.1%,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反映需求疲弱與食品價格走低[2][3]。
- 2025年6月:CPI年增轉為0.1%,終結連跌,PPI年減幅擴大至3.6%[1][2][3]。
- 2025年7月9日:國家統計局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公布6月CPI數據,市場反應謹慎,持續關注通縮風險[1][2][3]。
- 2025年7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 (Centr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ffairs Commission) 召開會議,重申打擊無序低價競爭及提振內需[3]。
影響分析
6月CPI微幅回升,雖暫時緩解通縮疑慮,但總體經濟動能依然疲弱,特別是PPI跌幅擴大,顯示工業端產能過剩與需求不足。對製造業者而言,價格下行壓力影響利潤與工廠運作,金融機構則須應對通縮環境下的信用風險。消費者物價溫和上升,有助穩定消費信心,但若需求未顯著改善,CPI易再陷負增長。國際投資者與貿易夥伴密切關注中國經濟數據,因中國為全球供應鏈及大宗商品市場的關鍵參與者。持續的通縮擔憂可能驅使中國人民銀行 (People's Bank of China) 及財政部 (Ministry of Finance) 進一步採取寬鬆政策,影響人民幣匯率與全球風險資產表現。
未來展望
預期2025年第三季,中國經濟將持續面臨通縮壓力,CPI增長有限。7月下旬至8月重要數據陸續釋出,包括失業率、進出口、鋼鐵產量、銀行貸款與製造業PMI,將進一步測試政策刺激成效。若需求未明顯回升,金融和財政支持可望加碼。外部方面,中美貿易政策變動與全球經濟走向亦將影響中國出口表現及整體經濟復甦力道。市場將密切關注中國政府是否出台更積極措施以提振內需與價格水準。
References
1. https://www.fxstreet.com/news/chinas-cpi-inflation-arrives-at-01-yoy-in-june-vs-0-expected-202507090133
2.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china/inflation-cpi
3. 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317472/chinas-consumer-prices-rise-june-deflation-worries-persist
4. https://thedocs.worldbank.org/en/doc/8ae5ce818673952a85fee1ee57c3e933-0070012025/original/CEU-June-2025-EN.pdf
5. https://www.fitchratings.com/research/sovereigns/world-economy-will-slow-sharply-despite-us-china-tariff-de-escalation-26-0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