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月CPI跌0.4% 年內第五次通縮
概況
截至2025年9月,中國(China)的國民經濟在8月展現出「穩中有進」的總體態勢。最新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與採購經理人指數(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數據反映,中國在持續的國際貿易緊張局勢與行業挑戰下,仍維持溫和增長。這些數據由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分別於2025年9月11日和9月1日對外公開,對政策制定及市場預期尤為重要。
最新發展
2025年8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0.4%,低於7月的持平(0.0%),也未達市場普遍預期的0.2%降幅。這標誌著年內第五次消費物價通縮,同時也是自2月以來最大的跌幅。核心CPI(不含食品與能源)則同比上升0.9%,創下十八個月以來的新高。食品類價格同比下跌4.3%,尤其是豬肉因供應充足、成本下降及需求疲弱而明顯下跌。相較之下,非食品類價格持續上升(上漲0.5%),主要受惠於住房、服裝、醫療保健及教育領域的補貼。運輸成本則按年下跌2.4%。PMI最新數據則顯示製造業活動持平且維持在擴張/收縮門檻附近,反映出出口及投資環境仍面臨壓力。這些統計結果分別由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於9月11日(CPI)及9月1日(PMI)公布。
重要事件時序
- 2025年9月1日: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公佈8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結果,顯示製造業活動保持溫和。
- 2025年9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0.4%,再次出現通縮,食品價格跌幅加劇,非食品類價格受政府補貼支撐。
- 2025年8月:失業率保持在高位,進出口數據因全球需求疲軟與貿易緊張局勢承壓,銀行放貸呈現溫和增長。鋼鐵、水泥等基礎工業生產量波動明顯,反映建築與基建投資動能持續低迷。
影響分析
這一連串經濟指標的發布,凸顯出中國(China)消費端與製造端持續面臨需求不足與價格壓力。通縮現象一方面可降低消費者負擔,但也對企業獲利及物價預期構成挑戰,可能導致投資與消費信心疲軟。食品價格大跌尤其影響農民與相關產業鏈,非食品類價格則因政府補貼獲得短期支撐。製造業PMI徘徊在擴張臨界點附近,出口貿易環境因外部關係不穩而承受壓力,鋼鐵(Steel Production)、水泥(Cement Production)等基礎工業波動,反映出地產和基建投資低迷。銀行信貸(Bank Lending)保持增長,說明政策面持續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但對資本形成和失業率改善效果有限。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市場預計中國(China)可能將加大貨幣與財政政策力度以對抗通縮壓力,並進一步促進消費和投資領域。銀行放貸(Bank Lending)有望持續擴張,但資金的有效配置將是後續政策的關鍵。新一輪進出口數據、就業數據,以及基礎工業(如鋼鐵、混凝土)生產月報將於9月底和10月初陸續發布,值得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持續關注。整體而言,中國如能有效提振內需並維持金融穩定,才有望在外部壓力下保持經濟溫和復甦。
References
1. https://gianlucabenigno.substack.com/p/china-august-25-cpi-inflation-report
2.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china/inflation-cpi
3. https://data.stats.gov.cn/english/easyquery.htm?cn=A01